文/王敏-初中部 金禎-醫務中心
七年級的道德與法治學科,同學們正在學習《生命的思考》這一單元。在課上,大家討論了很多關于生命的話題:生命可以永恒嗎?怎樣敬畏生命?如何活出生命的精彩?當然也少不了“如何守護生命”這一話題。
為了讓同學們實踐“如何守護生命”,我邀請了學校醫務中心的校醫老師金禎走進課堂,教授同學們基本的心肺復蘇急救措施。金老師爽快地接受了邀請,她帶著心肺復蘇模擬人和AED自動除顫儀的訓練機加入了七年級五個班級的道法課堂。
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首先金老師耐心地向同學們介紹施救的前置流程:遇到有人躺倒在路邊,要先上前詢問他的情況,并通過“一聽二看三感覺”判斷是否有意識和呼吸脈搏,不能不分青紅皂白就開始進行心肺復蘇。如病人無任何反應,我們需要立即大聲呼救,目的是讓周圍會急救的人都來幫忙,并趕緊找人撥打120急救電話,如果能在附近找到AED除顫儀那就更好。
然后金老師向同學們講解了具體的CPR心肺復蘇流程。教會同學們如何擺放病人體位,尋找胸部正確的按壓位置,如何正確進行胸外按壓,怎樣保持按壓頻率,怎樣進行人工呼吸等。金老師提醒我們,施救過程中要保證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的比例為30:2,并且循環進行5輪為一組。做完一組心肺復蘇后,需要再判斷病人的意識和呼吸脈搏,如果沒有恢復就要繼續進行下一組的心肺復蘇。
接著金老師又拿出AED除顫儀訓練機,在病人模型的胸口貼上貼片進行除顫。AED除顫儀是全自動的,只要根據機器給出的語音指令操作即可。金老師告訴同學們,如果周邊找不到AED設備,那么只能不斷進行人工心肺復蘇,直到救護車到來或者病人心跳呼吸恢復為止,對施救者的體力要求非常高,最好周圍能有會急救的人輪流進行心肺復蘇,同學們深感救人性命并非易事。
最后是實踐環節,同學們躍躍欲試,逐個上前來體驗。有的同學性子急,剛跪在模擬人身邊就開始按壓,把前面確認情況的步驟全部跳過;有的同學力氣特別大,感覺“病人”的胸骨都快要被壓“骨折”了,引得大家大笑起來。金老師都一一進行糾正,還鼓勵大家思考出現的問題:急救時如果因為胸外按壓,病人發生了胸骨骨折,這時我們還應該再繼續施救嗎?同學們紛紛陷入思考,各持己見。這時候金老師提示大家,在緊急時刻搶救生命是最重要的,胸骨骨折可以在搶救成功后再進行治療,讓同學們深刻體會到了生命第一的意義。
每個班級都有不少同學上前來體驗心肺復蘇,在實際的操作中學到一些真本領。有的同學雖然首次體驗心肺復蘇工作,但各個動作都做得很好,金老師給予了高度肯定。下課鈴響后,走廊里還能看到同學談論,甚至是還在繼續模擬著“心肺復蘇“活動,意猶未盡。
第二節課,我帶著同學們回顧上一堂課的活動,許多同學作出了深刻的反思。7.2林梓琪同學寫道:
“心肺復蘇看起來十分的容易,但在學習后我們了解到了心肺復蘇對速度的要求、次數的要求,以及力度的要求都是有規定的,并不是隨便亂壓;在體驗過后,我發現實施心肺復蘇其實不是一件輕松的事,對體力也是一種考驗。”
又如7.4高白洋同學反思道:
“道德與法治課上的時候,老師給我們講了如何在沒有除顫器的情況下救一個突然暈倒在地,生命垂危的人。首先要檢查一下他的脈搏,其次,要叫別人幫忙去叫救護車,然后解開他的衣服雙手按壓對病人進行心肺復蘇。通過這次活動,我感受到了對于一個人,他的生命是如此珍貴,如果把我放在那里的話,我要是能救活一個人,我會很喜悅,很有成就感。”
作為老師,本單元的教學也給了我很大的觸動。我想,生命教育不該停留在理論上,我希望同學們能有所實踐。非常感謝金老師的鼎力相助,讓同學們體驗并初步掌握了心肺復蘇的技能,或許能讓同學們一生受益。
關鍵詞: